五月十一,恭祝天下都城隍圣诞
?
五月十一,为天下都城隍圣诞之期,城隍爷遍布神州大地,甚至海外他方,作为与人们最接近的神明之一,城隍爷有着“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”以及守卫地方,护佑百姓之职,其实各地城隍各有各的圣诞,不过为了统一祭祀,就将农历的五月十一定为天下都城隍圣诞。
城隍爷有着“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”以及守卫地方,护佑百姓之职。
城隍神的来历
城隍,起源于古代的水(隍)庸(城)的祭祀,为《周宫》八神之一。“城”原指挖土筑的高墙,“隍”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。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,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、城楼、城门以及壕城、护城河。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、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,都有神在,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。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,称怹是剪除凶恶、保国护邦之神,并管领阴间的亡魂。
城隍信仰的分为五个阶段:
第一阶段是:原始崇拜阶段。就是说城隍信仰起源于原始社会中上古时代的土地崇拜。祭祀城隍是上古祭祀社稷的延续。《礼记》《郊特性》中除了有祭社神和稷神外,还有祭祀水庸神的,这个水庸其实就是城隍。因为水为城池,庸与墉同,即城壁。早在周朝,每到收获之后,到了除夕,人们都要腊祭八神,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,水即隍,庸即城,水庸神即城隍神。
第二阶段是:人格化阶段。就是三国以后,城隍逐渐人格化,民间已有了城隍祠,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建的芜湖城隍庙。《搜神记》中说蒋子文逝后显灵为广陵土地神,后被人们封为广陵的城隍,这广陵就是现在的南京。清初孙承泽的《梦余录》也说吴赤乌二年齐慕荣俨、梁武王有祭城隍表文。
第三阶段是:兴盛阶段。唐朝的时候城隍信仰深入州县,民间祈雨求晴、祈福却灾都要求城隍,也就在这个时候道教所将城隍纳入信仰体系。
唐朝时,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,很多文人雅士,如杜甫、韩愈、张九龄、杜牧、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。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封城隍为王爵。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下,人们都希望那些当官的能为民做主,体恤怹们的疾苦,因此,他们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,在怹们逝后,便把怹们做为城隍神供奉。如苏州祀春申君,杭州祀文天祥,上海祀秦裕伯,桂林祀苏缄等。
宋代以后,城隍开始人格化、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,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,上海祀秦裕伯,北京祀杨椒山,杭州祀周新、文天祥,会稽祀庞王,南宁、桂林祀苏缄等。
第四阶段是:城隍信仰的升华阶段。明朝时期,因为朱元璋的原因,城隍信仰被提升,得到了国家祀典尊崇,城隍被封为“王、公、侯、伯”四个等级。
明太祖洪武元年则下旨封开封、临濠、束和、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,职位正一品,与人间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“三公”和左、右丞相平级,又封各府、州、县城隍为公、侯、伯,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,职位正二品;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,职位正三品;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,职位正四品,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,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,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。
洪武三年正祀典,诏去封号,只称“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,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。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,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“上司”城隍极为崇敬。明孝宗年间,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被封为福州城隍爷,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。
都城隍(公爵,威灵公)府城隍(侯爵,绥靖侯)县城隍(伯爵,显佑伯)
城隍分数等
自清代开始,民众一般把城隍归为下列几类:都城隍(公爵,威灵公):掌管省。府城隍(侯爵,绥靖侯):掌管府。县城隍(伯爵,显佑伯):掌管县。
当然在一些特殊地点或特殊机构中也都存在着这四类以外的城隍。如苏州除了府城隍之外,还有布政财帛司“城隍”庙、按察纠察司“城隍”庙、粮巡道城隍庙。
长洲县的城隍还兼“七省漕运都城隍”,即漕运总督的城隍。
一般来说,就如同一地只能有一个行政首长一样,城隍神的分布原则上是一地一城隍,而在一些情况下,也会出现一地多城隍的现象,如首都北京就有三个城隍庙,分别为北京都城隍庙,江南城隍庙以及紫禁城内城城隍庙。
城隍签发“冥途路引”
“冥途路引”,顾名思义就是死后赴幽冥路上所用的介绍信或者护照,在各地都有广泛的流传,现在大家去一些地区的纸扎铺或者金纸店还能看到这类物件。
对于道教来说,这类路引需要去当地的城隍庙,盖上城隍老爷的大印方才有效,或者有举行法事的道士法官盖印出具,也可以。并不是买来直接烧一烧就有用的,这就好比你随便路边摊上办本错别字连篇的假护照,到了海关还不给扣下来呀。
纪晓岚在他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面曾记载他的一位朋友的故事。纪晓岚有一位朋友叫田松岩。
据他说,那年六月,他的一位随从侍卫死在滦阳这个地方,当时有一位总兵名叫爱星阿,和这位随从是好朋友,于是为他亲自准备棺椁,护送他的遗骨回乡,一天晚上半夜起来上厕所,月色微亮,看见一个人模模糊糊,就像站在烟雾之中,问他是谁也不回答,骂他也不为所动。
这位爱星阿总兵,据说平时就有些阴阳眼,再仔细一看,正是死去的那位侍卫,即是熟人那也就不害怕了,于是特地对他说,“当初为你办丧事的时候,我能力有限,东西准备的不多,你也知道我没钱,今天在这里现形,不会是怪罪我吧”。
说了之后,那侍从的鬼魂依旧不发一言,于是又说,“我听说死于塞外之人,不烧路引文牒,他的鬼魂进不了关,我不小心忘记了这件事,现在将要进关,你不会是因为这件事来的吧”。
此话说完,鬼魂随即弯腰作揖,一下子就不见了。
于是这位爱总兵,特地写地为他准备了文牒前往当地城隍庙焚化,从此就再没有见过他的鬼魂了。
道教城隍
最开始的时候,城隍只有守护城池与国家的职责,随着城隍信仰的发展,城隍逐渐人格化,之后城隍又被纳入道教之神,城隍的职责也产生了变化。
城隍爷在护城佑民的同时,开始主管生人亡灵、奖善罚恶、生死祸福,成为主掌冥籍之神,负责管辖区域的一切阴间事务。新亡故的人,也都先去本地城隍处报道,经核实验证后,统一送入地府。
城隍人选
各地的城隍都由不同的人出任,一般来说,城隍都是历史上的忠良之人,或是有功于民的功臣,或是为国而死的烈士,或是正直善良之人。
如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,怹连横抗秦有功;杭州城隍文天祥,怹是不畏权贵的忠烈之士;青阳城隍海瑞,怹是著名的清官;武汉城隍岳飞,怹是著名的民族英雄;还有上海的三城隍霍光、秦裕伯、陈化成等等。
这些城隍有的是由帝王而封的,有的是老百姓自己选的,皆是德行上佳的人,可见人们在其中寄托着的美好愿望。
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,不过各地信奉的城隍不同,城隍诞辰也不同。至明朝时期,为了统一祭祀,将农历五月十一日定为了天下都城隍圣诞。值此殊胜之际,恭贺天下都城隍降诞之辰,华夏子孙,无论道俗,恭诵《城隍宝诰》,祈愿城隍神示,护佑平安!
【城隍宝诰】
志心皈命礼:社稷古公,天下正神。铨福国显忠之行,禀赏善罚恶之仁。都邑之主,诸郡侍从。所隶十三布政,案判一十八司。庙社万年,恩扶亿劫。设作福作威之柄,造注生注死之权。运神力以护郢川,遇阴兵而驱夷寇。至灵至圣,乃正乃公。护国保宁佑圣王,威灵公感应尊神。
现在不养生,将来养医生。千万别赢了事业,输了健康。关注我们,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,对您有益无害!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15053971836@139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